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215.7万辆,同比增长1.9倍,占生产企业新车销量的11.6%。而9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35.7万辆,同比增长1.5倍,再次刷新单月历史纪录。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用车“痛点”依然难以解决,其中,新能源汽车充电难、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不足等问题冲上热搜,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道路上需重视的“障碍”。
新能源汽车迎来爆发
单月销过万曾经是许多新能源车品牌渴望突破的一道门槛。数据显示,在新能源车逆势爆发的9月,月销破万已成为上榜品牌的常态。
蔚来汽车9月共交付新车10628台,三季度累计交付新车24439辆,创季度交付数新高,实现连续6个季度正增长。小鹏汽车9月交付量10412台,今年前三个季度累计交付56404辆,已超去年全年2倍。理想汽车虽然9月销量有所下滑,但是第三季度累计交付超2.5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90%。
在造车新势力崛起之时,传统车企也不遑多让。今年9月,比亚迪超7万辆的销量成为国内新能源车老大,同时,大众汽车ID.家族也宣布月销过万辆,这是合资品牌传统车企中的第一次。
广汽埃安也印证了传统车企打造新能源车品牌的能力。今年9月广汽埃安终端销量13586辆,同比增长126%,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辆,并且9月订单量达到19709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预估:“按照目前的趋势,在不出现特殊情况或突发问题的情况下,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很有可能突破300万辆。”
新能源汽车“不宜长途自驾”?
在新能源汽车风生水起,一片欣欣向荣之时,新能源汽车在用户层面却在经历种种“阵痛”。在不少新能源车主长途出行时,充电桩布局不均的痛点最棘手。充电桩数量少、高速充电排长队、偏远地区充电桩难觅踪迹……一系列“充电难”的问题,让新能源汽车“不宜长途自驾”的标签凸显。
今年国庆长假,一名从深圳回湖南的新能源车主,充电加排队花费5个多小时,让新能源汽车充电焦虑冲上热搜。
业内专家表示,由于新能源汽车分布不均匀,导致充电市场面临充电排队与充电桩利用率低的矛盾态势,充电桩整体利用率较低,行业平均利用率在3%-5%左右。这意味着高速公路忙闲不均,假期充电桩大排长龙是少数情况,而平时更多是“无人问津”。超充站建设难、成本高,建成后利用率低,而企业“盈利难”也直接阻碍了更多企业入局。
据了解,充电桩还面临技术升级的问题。前期的交直流充电功率比较小,充电时间比较长,要解决用户充电时间问题,需要技术升级来实现。如何在企业效益较低的情况下实现充电桩的改造升级?这正是充电桩行业面临的发展痛点。
充电桩形成能源补给“一张网”
数据显示,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维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截至8月,充电桩保有量达到了210万,其中公共充电桩达到了112万。从今年前8个月的增量来看,已经和去年的增量非常接近,达到42.3万的量级。
从充电设施功率的使用特性上来看,大功率的充电设施更符合用户的使用偏好,在公共的充电站里超过87%的用户选择120千瓦及以上的大功率充电桩。包括网约车、出租车、商用车、私家车,商务车,商用车的用户对于大功率的快充需求更大。
从用户跨城市充电的一个行为特征来看,在公用桩里19.9%的用户具有跨城充电行为,平均跨城市3个。高速大功率快充保障了用户平日的跨城需求。从平日来看,高速充电这个场景是满足大家日常需求的,对于国庆或者是集中需求突然爆发的充电场景,不管是充电基础设施的扩建,还是商业模式,或者是提前进行充电路线规划,需要多方面合力才能解决。仅从大功率充电桩建设的情况来看,可能短期内解决不了节假日集中出行高速拥堵时的及时充电问题。
专家认为,若有效解决上述高速路充电难的现象,大功率充电以及新的快充技术确实要尽快推广,另外,用户端的宣传服务能力也要跟上,比如要让用户清楚高速路各充电站运营的实时信息等。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建议,目前通过车辆大数据分析,进行的精细化布局,已经过了跑马圈地的时期,现在要解决公共充电桩、高速公路、城乡道路等公共充电网络的布局。促进信息互联互通,形成能源补给“一张网”。包括车与桩,桩与桩,希望能够全国互通,满足普通消费者选用少量APP,能够快速简洁去充电。随着智能网联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在充电端、自动充电技术、无线充电、充电机器人、充电臂等方面,都能提升行业整体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