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配套设施迎来数字化转型,新能源汽车未来可期!
发布日期:2021-08-17 08:57:43
属于:行业资讯
点击:次
最近这两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一片火热,无论是整体销量的攀升,还是在资本市场受到的火热追捧程度,都足以证明这个行业的光明前景。而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除了在路上看到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路边立起越来越多的充电桩以外,似乎对于这个行业的明天也没有太多概念。不过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委召开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让我们看到了高层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规划和决心。
![]() 在本次会议期间讨论的热点就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同时为了落实规划发展,也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21年重点工作。2021年国家将大力引导全产业链协同、“车—路—网—云”协同,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翻译一下就是说,过去的十年我们通过补贴等利好政策建立起了一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也拥有了初步的发展格局,接下来将统筹发展,下一个五年将由做大转变为高质量做强。 新能源汽车领域加速进入市场主导 随着《规划》的推进,国内新能源行业将由粗犷式的发展逐步迈入精细化,也就是说未来几年将是考验车企内功的时候。过去十年,国内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由政策主导慢慢转型为市场主导,这个节点将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同样也面临颠覆性的风险。 对于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经过十年的准备阶段,市场逐步开放,内有强敌虎视眈眈,外有群狼环绕。只有深入创新以用户需求为主导,才能在残酷的市场中生存下去,同时还要加大技术投入,创新营销模式,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全新之路。当然完成技术积累的不止是国产,国外众多车企近年来也将新能源的钢刀磨的铮亮,等待时机瓜分中国市场。 数字化、智能化,加速配套设施成型 同时《规划》还指出了关于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将在2025年前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自动驾驶领域或将迎来空前发展。另外,《规划》还提到保证充换电服务便利性,说明未来国家将在新能源配套设施方面继续发力。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国内充电桩的建设虽然稳步推进,但是依旧存在巨大缺口,一方面是总量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就是整体的利用率不高。 总而言之,随着充电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如何高效的进行统筹,让诸多配套设施能够实现智能化、网联化以提升运营效率,将考验相关部门的运作能力。而目前多地充电桩等新基建规划不止由政府和运营单位参与,还将引导充电桩运营商与数据服务商合作,力争以数字化统领充电桩建设,加快形成高速公路以及城乡充电网络,加快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的落实,以期为社会、行业、用户创造更多价值。 数据化、网联化,充电设施需建的准,更用的好 按照《规划》下一个五年要由扩大建设数量转变为精准建设、提高联通与效率,充电设施的建设、互联、运维、提效将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充分考虑充电需求、细化充电场景,做好车桩协调,利用大数据价值,实现“智慧”建站。这种建站理想是否可行呢?据记者了解,在北京市已率先落地 “充电设施规划项目”。通过数据分析测算模型,结合区域内电动汽车保有量的运行等数据,综合分析出热力区,建模并推测建设布局,为政府规划城市发展提供支撑,为企业投资建站提供科学性指导。利用大数据“参谋”规划建桩,可避免盲目建设,将大数据能力转化到实际,让资源资本发挥在刀刃上。 运维与提效方面,行业上也有多家企业推出充电管理平台,辅助场站智能化管理。据记者了解,e充网充电SaaS云平台,是企业级智能化充电场站运营管理平台,可为充电场站提供运营、运维、监管、营销等整合解决方案,智能、高效管理场站,帮助企业提升运维效率、提升场站安全保障、降低运维成本,目前其充电SaaS云平台覆盖全国公交、大巴、物流、出租等多场景用户百余家。让充电设施真正实现“建的准”,更“用的好”。 全面发力,新能源汽车未来可期 《规划》还指出,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也就是说未来的15年,新能源汽车领域将会迎来持续发展机遇。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发力,未来新能源汽车这个汽车工业领域的全新赛道将会爆发出无限的成长潜力和想象空间。
上一篇:发改委征求意见稿: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实施意见 |
![]() |
版权所有:北京森若新能源科技公司
|